“只要有一件影像作品被严肃地对待,它自然会吸引跃跃欲试的讨论者、作家、拥护者及批评家。论及任何艺术或文化形式,我们认识、观看、对照得越多,便能更好地去品鉴、评论与欣赏。”中国的影像收藏史并不长,却在近年来得到了多元的发展。
9月7日开幕的第四届影像上海艺术博览会首次推出收藏家特展:“叙事”集中呈现了郑志刚、王津元、邵忠以及周大为这四位中国收藏家的私人藏品。“过去四年见证了中国藏家从逐步了解影像收藏到视其为一种可收藏媒介的转变,这也有赖于私人洽购的介入和艺术机构策展的学术推动”,影像上海艺术博览会创始人斯科特·格雷在接受的采访时表示。▲ 第四届影像上海艺术博览会收藏家特展“叙事”单元现场,图片来源:TANC苏珊·桑塔格曾经在中说过:“收藏摄影就是收藏世界”。收藏摄影艺术时间并不长的中国,在近年来呈现了多元化的趣味发展。
9月7日开幕的第四届影像上海艺术博览会首次推出的收藏家特展“叙事”,展出来自中国四位收藏家的私人珍藏。四位藏家分别是郑志刚、王津元、邵忠和周大为。
▲ 收藏家特展“叙事”单元展出了郑志刚、王津元、邵忠及周大为四位收藏家的藏品展览集中呈现了罗伯特·卡帕、勒内·布里、安妮·莱柏维兹、杨福东、荒木经惟等大师作品,以及陈维、程然、蒋鹏奕和张克纯等新锐摄影艺术家作品。本次收藏家特展“叙事”的策展人、纽约国际摄影中心收藏及展览总监艾琳·巴尼特也认为这种“聚集”有利于展现影像艺术的维度,收藏展强调了“中国、日本以及欧洲重要摄影艺术家和跨领域艺术家们在作品中蕴含的超现实张力,那是一种感性而非风格的存在”。▲ 陈维,2009年,图片来源:郑志刚▲ 张克纯,2013年,图片来源:邵忠收藏展中来自中国的作品大多具有当代艺术背景,有些作品根植于中国特有的经历,有些作品则更加国际化。
艾琳·巴尼特说道:“人们认为照片的本质就是讲述真相,有的摄影师利用照片这一性质打破真实与想象、真实与构建之间的界限,比如陈维和施勇的作品,艺术家们被花簇拥着,静坐在一个拆迁后的胡同的门楼上。”▲ 荣荣和映里,2003年,图片来源:邵忠▲ 施勇,2008年,图片来源:王津元艾琳·巴尼特补充道,“除摄影之外,许多当代艺术家和收藏家都醉心于移动影像叙事的活力。其中一些作品颇有纪录片的风采:如一男子在人潮拥挤的地铁站呐喊,两辆车优雅地并行穿梭于城市车流中,这些社会介入形式为平淡生活注入了不寻常的亮点。
而有些作品则更加精雕细琢:奢侈品和日用品燃烧爆炸。许多摄影师也运用了电影表演性的手法:如杨福东的作品中,前来沐浴的当代模特一副民国着装打扮在酒店泳池边嬉戏;陈晓云拍摄的陈先生将头埋在了倾泻下来的土堆里。”▲ 程然静帧,2014年,图片来源:郑志刚▲ 陈晓云,2007年,图片来源:周大为“过去四年见证了中国藏家从逐步了解影像收藏到将其视为一种可收藏的媒介的转变。
随着越来越多的私人洽购的介入和艺术机构策展的学术推动,这个版块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整体市场还处于一个相对初级的阶段,前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影像上海艺术博览会创始人斯科特·格雷在接受的采访时表示。
资深藏家靳宏伟也认为:“国际市场的影像收藏处于一个稳定上升的趋势,主要由艺术家作品的稀缺性和市场的流通性来决定,中国的影像收藏则还处于一个非常初级的阶段。”但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的创始人荣荣似乎有着截然不同的看法:“整个影像艺术发展历史只有一百多年,影像收藏在中国目前发展现状已经不算慢了,否则你怎么解释世界摄影组织只选择两座城市举办影像艺博会,一个是上海,另外一个是美国旧金山。
”▲ 影像旧金山与影像上海,图片来源:photofairs.org从摄影史到当代艺术维度多元的收藏入口#8211 ▬ #8211影像藏家靳宏伟从2005年开始收藏影像作品,一开始其收藏脉络就很清晰,将目光锁定在了20世纪西方摄影史上的大师原作。2013年举办的展览使其广为人知。
这次展览之后,靳宏伟才开始逐渐关注中国当代摄影作品,并开始系统性收藏。现在,他的收藏更专注于摄影史上比较重要的艺术家,如哈里·卡拉汗、罗伯特·梅普尔索普、莎丽·曼,近一两年则比较关注威廉姆·艾格斯顿和大卫·霍克尼。
85后收藏家周大为则是从作品的艺术价值出发来进行影像收藏,对艺术媒介的选择并不是收藏的重点。十多年前进入收藏领域时,周大为便开始接触影像和装置作品。“我不会特别在意艺术作品的媒介,我在乎的是这个艺术家好不好,或者这个作品有没有意思。
”艺术史专业毕业的周大为自认是个理性的藏家,非常在意能不能买到在艺术史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影像作品。▲ 陈维,2011年,图片来源:周大为制造焦点从艺博会到拍卖行的影像表现#8211 ▬ #8211谈到此次影像上海艺博会,上海摄影艺术中心艺术总监兼策展人凯伦·史密斯评价道, “制造焦点总是好的,成为汇聚人气的理由。博览会的存在将鼓励城市的艺术机构和画廊组织多种多样的展览,这也给多角度多文本地去理解影像艺术制造了绝佳的机会。
”▲ 第四届影像上海艺术博览会收藏家特展“叙事”单元现场,图片来源:TANC在此次“叙事”收藏展中出现不少杨福东的作品,杨福东是香格纳画廊代理的艺术家,从第一届影像上海艺博会开始,其作品就格外受到关注。他的艺术生涯始于上世纪90年代,2002年参加卡塞尔文献展的令其在国际艺术界声名鹊起。2013年时,杨福东影像作品的一个拷贝已经卖出3万美元的价格。
其作品的目前拍场成交最高价,是创作于2000年的在2014年4月香港苏富比“当代亚洲艺术”板块所拍出的148万港币。▲ 杨福东,2010年,图片来源:王津元▲ 杨福东,2010年,图片来源:周大为影像上海艺博会之后,于9月24举办的佳士得上海秋拍“开创”单元中,也将出现杨福东、耿建翌等艺术家的摄影作品。在画廊、艺博会与拍卖行的共同作用下,影像艺术市场的推进已显现基本格局。
跨过影像收藏的门槛#8211 ▬ #8211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是国内首家专注于当代摄影艺术的民间机构。创始人之一荣荣谈到,这些年中国艺术家有机会到国外参加展览,但回过头来看,状况依旧是本土影像文化传播缺失,当代摄影生态建设发展缓滞。荣荣对表示:“国内藏家目前的状况还是以圈子为主。
未来的发展趋势会逐渐向圈外扩散, 影像艺术相较于其他艺术形式,目前的价格与实际价值严重不符,所以你可以告诉大众,其实只需要花一个包的价钱,就可以买到国际一流大师的一张银盐照片。”▲ 蒋鹏奕,2013年,图片来源:王津元▲ Rene Burri,1976年,图片来源:邵忠澳大利亚当代摄影中心馆长纳奥米·卡斯也持类似观点:“收藏艺术作品是自我表达的一种方式。影像收藏入门的门槛相对较低,所以将其视为收藏生涯的开端不失为一个明智之举,并可在其间锻炼自己对艺术作品的知识、品味和决策信心。”收藏的门槛有高低,除了价格,更需要知识与品鉴能力的提升。
如凯伦·史密斯所说,关键在于“只要有一件影像作品被严肃地对待,它自然会吸引跃跃欲试的讨论者、作家、拥护者及批评家。任何艺术或文化形式, 我们认识、观看、对照得越多,便能更好地去品鉴、评论与欣赏”。▲ 第四届影像上海艺术博览会收藏家特展“叙事”单元现场,图片来源:TANC9月9日下午,此次收藏家特展“叙事”单元参展藏家王津元、邵忠、周大为,将与策展人艾琳·巴尼特一同现身影像上海艺博会的“对话”系列专题讲座,与公众分享关于影像收藏的二三事。
本文关键词:众彩网,众彩网下载,众彩网最新版下载,众彩网-安全购彩
本文来源:众彩网-www.24dns.net